游戏活动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0浏览次数:23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美德的所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知恩图报”、“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等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常常忘记: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感恩即知恩图报,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从而使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感激之情。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学会感恩。感恩是爱心的沟通,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心的回报,爱的种子的发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不是制造锻铸。幼儿是有生命的作物,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幼儿懂得并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对其人格的塑造及品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游戏能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

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遵守规则,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遵守规则、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能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同时应对幼儿表现出的感恩行为适当地用行动和言语、实物奖励等进行强化和巩固。此外,还须注意教师对幼儿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感、感恩行为进行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始终把感恩教育的关注点放在幼儿自身的发展上,切实促进幼儿感恩意识或行为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通过设置道德情景,对幼儿进行道德判断训练,促进幼儿自主性道德的发展,还可以起到以德育促进智育的功效。尤其要重视角色游戏对幼儿感恩教有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使感恩教育能够在实践层面上“活”起来,逐步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感恩的体现。

2、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并发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新《纲要》)。新《纲要》中提出的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了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一社会教育目标其实与感恩教育的主旨是相一致的。通过感恩教育这一只体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学会感谢父母及他人,从内心能够体验到感恩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教孩子们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从而最大程度地理解爱的真谛,明白爱的意义,激发爱的情感,养成爱的行为。

3、陶行知思教学合一理论——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法必须根据学法进行,同时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感恩教育研究中,教师从各个领域,多种途径筛选了适合幼儿实践的感恩场景及感恩教育活动,同时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智力发展特点及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愿学、乐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三条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6、《教育法》总则第六条指出: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

游戏活动: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感恩:什么是感恩呢?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幼儿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目标: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幼儿目标:

1、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明白爱是双向的,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感恩教育中坚持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鼓励幼儿参与,让幼儿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在体验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并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使感恩逐步上升为一种基础教育文化。

2、通过在游戏中渗透感恩教育,使幼儿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中班子课题:游戏活动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游戏活动是幼儿随时可能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合理利用来园、自由活动时间、餐后等开放游戏,让幼儿尽情游戏。利用娱乐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对幼儿的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感恩教育的成功率。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以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为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培养中班幼儿游戏中的感恩教育的计划,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借鉴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面向中班幼儿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个别特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

5、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作出调整。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园内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年级组教师人人参与。

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中班年级组每月进行课题研究例会,全体参与者反馈阶段研究情况,年级组织布置新的研究的要求并且负责研究进程,保障中班幼儿在活动中感恩教育的有效进行。

3、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每人负责不同的内容,及时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进行年级组资料的反馈、分析,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及时反馈到教科组。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2016.9—2020.12

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全面实施感恩教育,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幼儿的感恩意思或行为,参与理论培训,总结整理资料

九、课题研究人员的分工:

中班全体教师

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汇编在游戏活动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课题研究报告。

3、幼儿游戏案例、论文。

4、成果报告。

十一、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杨莉:浅谈[2]杨莉.浅谈幼儿园的感恩教育[J].成功(教育)2009(05)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I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91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I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29-230
[5]王彦波.幼儿园游戏中情感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6]范志英.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I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吴新梅.幼儿感恩教育初探U.学前教育研究,2006(10)